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金陵寂乐塔院故玄寂禅师影堂记 五代至宋初 · 徐铉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、《徐公文集》卷二八
士有切问强记以修其内,和光退节以晦其外,而人自仰之,名自归之,不知所以然而然,见之于玄寂禅师矣。
师名澄玘,姓陈氏番禺人
既生而孤,天骨奇秀,岐嶷之态,有异常童。
常端居静念,如学道者
七岁复失所恃,母临终以托其姑曰:「此儿幼有奇应,法当出家,傥果斯愿,吾无恨矣」。
年十一岁,遂诣本郡从师,十七岁,韶州南华寺正度
于是造诣先达,请益质疑,历游名山,无远弗届,不违类于颜子,起予同于卜商
丁未岁,来止舒州山谷寺,遍阅经论,师门之学,无所不通,然未尝为人言也。
是时季唐二叶,像法大兴,凡聚徒讲学者,所在奉之以为长老
禅师徇狎鸥之志,慕争席之风,虽众人与居,而群望自集,道俗敦请,抗志不从。
郡守周公,因人之心,封章上启,嗣君嘉赏,以诏书命之。
周公延至郡斋,亲为致礼。
师不得已,乃摄斋即坐,音词宣朗,寮吏属目,士庶咸欢。
还处精庐,宴居如故。
丁巳岁,避难南渡,止于庐山
嗣君召致建康,累徵乃至。
迭处名寺,咸敷讲席,恩礼优渥,赐号玄寂禅师
时之名流,无不景仰。
至于诱进后学,开导真筌,激厉愤悱,皆得所欲。
乾德五年冬十一月,终于建康龙光禅院,春秋六十有一,后主中使护葬,赠送甚优,葬于都城东南隅凤台乡。
门人弟子庐于墓次,诛茅构宇,遂成道场,俨设灵仪,式观遗爱。
顷自禁掖,放逐舒庸,闭关却扫,不豫人事,时游潜岳,因获觏止。
容貌闲暇,议论平淡,言意相得,有若旧交。
虽惭方外之期,自叶忘形之契。
一生一死,已隔于当年;
谷变陵迁,复悲于陈迹。
弟子嗣昭等,永怀遗范,愿勒贞珉,因述斯文,庶申夙分。
年月日记。
题澄圣塔院上方 唐 · 方干
七言律诗 押删韵
地灵直是饶风雨,杉桧老于云雨间。
只讶窗中(一作前)常见海,方知砌下更多(一作不离)山。
远泉势曲犹须引,野果枝低可要攀。
若把重门谕玄寂,何妨善闭却无关
重修冲真观碑 宋 · 闾丘若冲
 出处:全宋文卷七六八一
政和六年处州冲真道士、通微大师吴慧淳,以唐元真护国天师簪、履、剑、器诣阙上言:「臣所主观,即天师故居,岁久将厥,藏剑器在山林间,其地不生草木,常如洒扫。
臣顷得石碑、簪、剑、宝器于土中,悉天师所遗馀迹。
自唐至今,祷祀不绝,有功于民。
臣谨函封以闻,乞加号谥,给度牒以广其宇,新其像,岁度道士,嗣修香火」。
上从之,敕封致虚见素法师,给度牒三十,又为之岁度一人。
自是堂宇门庑,屋庐阶戺,烂然备具。
三清上帝,风马云车,天师遗像,冠裳佩玉,遂与东南福地洞天杰立相望。
初,治平中,封见素真人。
通微之请,加致虚号法师
宣和二年,改灵虚,复真人。
初,天师以宅为宫,敕号宣阳,盖睿宗时也,至治平锡今名,渊之行水潦也。
至其宫瞻仰太息,经数百年,仙风道貌,凛焉长在。
跂望白马,蓊蔼空翠,非雾非烟,令人弃百事,拟从游也。
开士潘宗元,年六十馀,主观事,导余周览,详观之颠末,欲记其事。
后二年,余将去官,宗元来请曰:「天师去人间五百年,通微兴仆植坏,未暇治碑,恐流传失实。
观之同流,里之父老,咸请记之」。
余才不逮,笔弱于韩,记事恐弗称,既不克让,勉循众志,乃摭其事书之,又为诗以系焉。
诗曰:
紫微左宫校上仙,四方万善皆纪年。
间游八荒少迁延,一时暂谪居弃贤。
河图洛纬周羲篇,贯穿佛老俱穷研。
高宗、中、睿、迄开元,屡排禁闼陈忠言。
功成行满踰三千,复命上征禹馀天。
故家留作区中缘,跳丸合璧频推迁。
昔时丹井今依然,道人得道知其原。
手持故物走金銮,皇王锡命如其前。
照耀金碧增雄妍,坐令裕后如开先。
当时筑室踰万椽,丽巧耸擢高相连。
斥大庳小支危颠,金榜钿额篆纠缠。
如升如恒不崩骞,屹屹三清侔大圆。
群仙惝恍驻云軿,入门长揖心肃虔。
遥睇白马旧山川,罨如鸾鹤乘云烟。
晨钟暮鼓福绵绵,赖有湖边六顷田。
从学每每得真诠,贞珉藉以永其传。
按:光绪《宣平县志》卷一四,光绪四年刻本。